2024年6月28至29日,由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巴西圣保罗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等联合主办了中拉技术合作发展交流会暨巴西圣保罗周国际学术会议。29日,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主要承办的“ESG与绿色低碳”学术论坛在东莞松山湖顺利召开。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徐勇军为交流会致辞,他提出,希望通过这次交流会深化中拉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学术人才交流,分享实践经验、探讨发展路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实践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
论坛邀请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聘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叶思宇,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千英杰,圣保罗大学路易斯·德·奎罗斯农业学院土壤科学系教授Maurício Roberto Cherubin,巴西生物乙醇科学技术实验室研究员João Luiz Nunes Carvalho,圣保罗大学教授Adriana Marotti de Mello,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副教授、技术与创新总监Marysilvia Ferreira da Costa以及东莞理工学院方百增教授作为论坛主讲专家,围绕生物燃料、循环经济模式、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清洁能源材料等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开展学术交流,共谋全球绿色能源新未来,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和研究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40余名师生参会。
叶思宇院士介绍了氢能产业链和燃料电池的发展,重点介绍了被称为燃料电池 “芯片”的膜电极的研究现状和工艺水平。
João Luiz Nunes Carvalho研究员带来关于生物碳的分享,他以甘蔗为例,讲述了巴西通过技术创新成功地将甘蔗秸秆转化为高质量的乙醇燃料的案例。
方百增教授介绍了自己的部分研究工作,展示了碳基纳米结构材料在低温燃料电池、电化学储氢、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电容器等能源技术中的应用。这些创新不仅为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也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圣保罗大学教授Adriana Maroti de Mello围绕循环经济进行解读介绍,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本质上是一种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千英杰分享了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团队揭示了有机固废高热值、可资源化特性,通过热解实现元素有序重组为替化类产品,并突破了原料到产物的整体化研究瓶颈。他们构建了以“热化解构-提质重构-进阶提升”为路径的多元固碳利用理论体系,形成了多手段分阶研究新途径,获得了三相产物增值增效新途径。这些成果为“碳达峰、碳中和”与“无废城市”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
Marysilvia Ferreira da Costa副教授重点介绍了生物经济,即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生产及其转化,对巴西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
Maurício Roberto Cherubin 教授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一种万能药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但也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全球科研团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热情,巴方愿与中国携手共进,探索低碳经济新策略。叶思宇院士表示,面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中拉双方更需要携手合作,向着科技合作与共同发展的美好明天迈进。
本次交流会不仅让化能学院师生领略到了绿色低碳科学前沿的魅力,更深化了国际交流,相信在未来,中拉合作将继续谱写更加美好的新篇章!
文章引用:东莞+《ESG与绿色低碳论坛在莞举行 共话全球绿色能源新未来》
https://view.timedg.com/pages/2024/06/30/0d4ebe7b5f8b421a8c7c55718524bd16.html?praise=1&vTime=28665063
(撰稿:谢尚芳;一审:王馨;二审:张刚;三审:尹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