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
专业简介
金牌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含卓越计划班):
应用化学专业成立于1992年,是东莞理工学院第一批创建专业。作为学校王牌专业,应用化学一直在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学校最前列。2011年列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2016年成为我校首批一本招生专业招生。2019年列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生物与医药及材料与化工硕士点。
2020年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学科首次入选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2020年应用化学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本专业以粤港澳大湾区化学化工和智能制造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背景,以为主线,从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出发,着力培养理论知识完备与实践应用能力突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专业获得IEET国际工程教育认证
本专业设立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能源材料为三大专业培养方向,学生既可以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实验技能,又可以在大三、大四参加相关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开展创新活动或进入知名公司直接从事化学相关方面的工程应用。
本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课程
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探索自然奥秘、富有创造性的自然科学学科,与信息、生命、材料、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新兴科学都有紧密的联系,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和发展前景。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仪器分析、精细化学品工艺学、涂料工艺学及助剂工艺学。
自入学到毕业,学生可以从事各种化学科学实验,让你徜徉在化学世界,体验自然的无穷奥秘。也可以针对喜欢的专业方向,与指导老师、师兄师姐一同钻研科学极限,永攀科学高峰,实现人生价值。或可以进入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进产业环境中,与成功者同步,解决各种工程问题,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课程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上实现模块化和系统化,横向按知识层次构建四个知识平台,纵向按专业体系构建系列课程群,不断提升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构建“四位一体”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按照“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的两个结合,通识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和综合教育实践三个层次,整个实践活动贯穿培养过程四年不断线”等原则实施实践教学活动。
专业优势
专业为我校第一批成立专业,第一批本科招生专业,第一批作为一本招生专业,具有悠久的传统,师资雄厚,三十年来一直以培养一流专业人才为目标。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2018年通过IEET国际工程认证,2019年列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生物与医药及材料与化工硕士点。2020年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学科首次入选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现有专任教师共30余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博士28人,其中过半有海外留学经验,实验员2名。在校学生本科528人,研究生16人。
本专业教学与科研设施齐全,实验室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配备基础化学实验室,专业综合、化学仿真、课程实训、创新实验室和分析测试实验室,配备高、新、尖仪器设备,价值超过3000万元,现拥有1个省级化学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化学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化学化工教学团队,2个校企联合实验室,31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平台。
就业前景
近些年,应用化学专业中20%毕业生选择继续进入高水平大学深造,其中大部分为国内985和211高校,还包括国际一流大学,包括华盛顿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10%毕业生选择选调生、公务员等工作,从事质检、海关、环保等。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9%以上,大多去往国内外知名公司,包括宝洁、立邦、中石化等知名上市公司。
为了更好地推动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拓展学生的见识,每一年专业和学院会举办了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独具风格的活动吧!
应化卓越迎新晚会
依据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打造应化卓越王牌专业,连续10年召开卓越之旅迎新晚会,新生到校即可与师兄师姐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会,实现卓越文化传承。
化工论坛
为了帮助在校学子更好地了解关于本专业的系统概况和可持续发展前景,应用化学专业从2013年开始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化工论坛”,邀请院士、校内外教师、专家、企业工程师、毕业校友与在校学子共聚一堂,激扬文字,指点迷津。
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竞赛
自2005年起至今,应用化学专业已经连续开展了16届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含首届生化实验技能大赛),也是最早发起广东省高校化学化工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的高校之一,并成功先后主办了三届比赛。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和创新创业大赛
用创新点燃梦想的火焰,让挑战铸就辉煌的未来,专业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通过提供经费、场地,专业所有学生都可参与,挑战杯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专业已有多支团队和学生参与和获奖。
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作品大赛
为了响应了国家对节能环保、绿色生活的号召,化能学院举办了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作品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将自己的创新设计理念孵化的良好平台。
"未来工程师"专业认知夏令营
通过素质拓展、企业调研、模拟行业峰会、成果汇报会等多样化活动,不促进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国际形势和未来行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演说、辩论、写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铸造“朋辈关怀、永攀高峰”的“卓越计划”文化系列精品活动。包括篮球赛、排球赛、化卓联系会、优秀校友访谈会、考研交流会等。高年级班级与低年级班级实行班对班“一帮一”政策,班级内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帮一”政策,促进共同进步。
考研名校录取率高
应化专业学风优良,考研蔚然成风, 2020届专业考研录取率达18.40%,在同类高校中处于前列;录取高校大部分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名校。近几年海外升学学数量逐年增加。近3年有5位毕业生前往海外名校就读研究生。
培养成效
专业培养硕果累累亮点突出,被《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东莞日报》、东莞阳光网、东莞电视台、省教育厅等媒体和网站分别报道。
应化三十载,通过深厚的底蕴发展,专业已取得了众多卓越成绩。
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省市创新创业竞赛,近三年学生参与的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5项。发表SCI二区以上论文15篇,申请专利24项,授权5项。
受到各类媒体的广泛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益。
近三年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参与的省级以上竞赛获奖
(2018-2020年)
序号 |
表彰名称 |
获奖项目名称 |
奖项 |
时间 |
1 |
第6届“互联网+”广东省创新创业大学生大赛 |
“益骑守护”-中国外卖骑手和谐社区共建的领航者 |
省级铜奖 |
2020 |
2 |
第7届“创青春”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碗如初新”无冷凝水洗碗机 |
省级银奖 |
2020 |
3 |
第7届“创青春”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益骑守护”-中国外卖骑手和谐社区共建的领航者 |
省级铜奖 |
2020 |
4 |
第12 届广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 |
水提醇沉法提取还带多糖用于3D打印鱼糜的质构特性研究 |
省一等奖 |
2020 |
5 |
第12届广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 |
低分子量大豆肽调控淀粉酶活性的机制研究 |
省二等奖 |
2020 |
6 |
第15 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资源化利用城市垃圾焚烧飞灰制备建筑装饰用微晶泡沫玻璃 |
省级铜奖 |
2019 |
7 |
第15 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中空纤维膜组件自动化加工技术 |
省级铜奖 |
2019 |
8 |
第15 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碳材料液相催化氧化苯甲醇制备苯甲醛的性能研究 |
省级铜奖 |
2019 |
9 |
第9 届广东大学生节能减排工业设计大赛 |
|
省级三等奖 |
2019 |
10 |
第11 届广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 |
基于紫薯花青素的猪肉新鲜度指示膜的制备 |
省级三等奖 |
2019 |
11 |
第11 届广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 |
基于动力学分析小麦面筋蛋白抑制淀粉酶活性进而调控淀粉消化的机理 |
省级三等奖 |
2019 |
12 |
2018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 |
广州将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省级银奖 |
2018 |
13 |
2018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 |
粤星国际优学营商业计划书 |
省级银奖 |
2018 |
14 |
2018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 |
非贵金属填充的掺氮碳纳米材料 |
省级铜奖 |
2018 |
15 |
第10届广东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 |
不同多层次结构淀粉-壳聚糖交联体系装载和释放精油效能比较 |
省级二等奖 |
2018 |
近三年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参与发表高水平二区以上学术论文
(2018-2021年)
序号 |
论文题目 |
发表期刊 |
发表时间 |
论文级别 |
1 |
Dual-ion battery with MoS2 cathode |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
2020年 |
T类 |
2 |
Structure ngineering in hexagonal tungsten trioxide/oriented titanium dioxide nanorods rrays with high performances for multi-color electrochromic energy storage device applications |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2021年 |
SCI一区 |
3 |
Co‑production of acetoin and succinic cid by metabolically engineered Enterobacter loacae |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
2021年 |
SCI一区 |
4 |
Stability analysis for 5V high energy density pouch batteries of Si anode and SL/EMC electrolytes |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2019年 |
SCI一区 |
5 |
Lithium difluorophosphate as an effective additive for improving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 of silicon anode |
Chemelectrochem |
2020年 |
SCI二区 |
6 |
Direct amination of biomass‐based furfuryl alcohol and 5‐(aminomethyl)‐2‐furanmethanol with NH3 over hydrotalcite‐derived nickel catalysts via the hydrogen‐borrowing strategy |
ChemCatChem |
2021年 |
SCI二区 |
7 |
Construction of kinetics pathways in lithium titanate composite material to fast store sodium ion for the dual-ion batteries |
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 |
2020年 |
SCI二区 |
8 |
Extraction resistance and mechanism of a macromolecular hindered phenol antioxidant in natural ruvver |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
2018年 |
SCI二区 |
9 |
Prepared LiFePO4 cathode at mild and air atmosphere conditions to real low-energy-consumption synthesis material |
Materials Letters |
2020年 |
SCI二区 |
10 |
Intrinsic acid resistance and high removal performance from the incorporation of nickel nanoparticles into nitrogen doped tubular carbons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
2019年 |
SCI二区 |
11 |
Selectiv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to Benzaldehyde by Nitrates |
Frontier in chemistry |
2019年 |
SCI二区 |
12 |
Dual pH/redox-responsive mixed polymeric micelles for anticancer drug delivery and controlled release |
pharmaceutics |
2018年 |
SCI二区 |
13 |
Fluid flow and heat transfer across a curved hollow fiber membrane tube bank (CHFMTB): effects of the tube deformation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
2018年 |
SCI二区 |
14 |
One-pot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biomass derived γ-valerolactone |
Fuel |
2018年 |
SCI二区 |
15 |
Sequential production of levulinic acid and porous carbon material from cellulose |
Materials |
2018年 |
SCI二区 |
点击链接查看更多:化能学院专业介绍 | 应用化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