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学科建设步伐,为师生提供投稿指引、探索研究热点与合作机会、提高科研绩效,从而实现我校学科水平提升,2018年5-8月,化能学院与图书馆合作,在我校率先推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报告》。
报告基于文献计量学理论和科研评价指标体系,运用WOS、InCites、CiteSpace等数据库和工具,主要从论文角度分析了化能学院整体科研情况、“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整体概况以及近年研究热点和机构对标情况,以下截取了报告内容的部分数据,主要包括:(更多内容请参见移动端简报)
截至2018年6月,化能学院共发表WOS论文200篇、公开或授权专利216项,其中发明专利158项。2003-2018年重点实验兼职人员共有科研项目36项,经费总计3253.12万元。
2002-2018年6月,化能学院发表SCIE论文(Article/Review)179篇。
化能学院SCIE论文年度分布及走势
化能学院SCIE论文作者TOP10
化能学院SCIE论文研究领域TOP5
化能学院论文分区情况
化能学院179篇SCIE论文被引频次总计1389次,篇均被引7.8次,机构h指数为16
化能学院SCIE论文年度被引情况
化能学院179篇SCIE论文中,3篇为ESI高被引论文,占发文总量的1.7%
化能学院ESI高被引论文情况
合作机构56家,其中境外国际机构23家
化能学院SCIE论文合作机构Top25
化能学院SCIE论文合作国际机构分布
我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水平
在ESI学科分类中,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最相关的工程学(Engineering),是我校进入ESI学科可能性最高的学科。
东莞理工学院ESI潜力学科分析
2002年至2018年7月,SCIE“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全球共发表论文(article/review)278727篇,被引频次共3153190次,篇均被引11.31次。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211篇、热点论文41篇。美国、中国、日本等国是论文重要产出国
学科SCIE论文国家地区分布TOP10
论文来源刊物中,《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等期刊具有重要影响力。
学科论文发表期刊被引频次排名
发文机构中,CNRS、DOE、IIT、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在本学科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学科论文发表机构被引频次排名
综合发文量、引文影响力、高被引论文数等指标来看,“Afrand, Masoud”等人在本学科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而“He, Ya-Ling”在中国大陆研究人员中具有较高影响力。
学科研究人员影响力雷达图
通过论文关键词聚类分析,“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近5年研究热点词有“热导率”(thermal conductivity)、“传热”(heat transfer)、“降压”(pressure drop)、“生物质气化”(biomass gasification)等。
本学科热门关键词聚类分析
报告选择了本学科领域实力较强,并且工程学ESI机构实力与我校较为接近的“河北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和广东省“五大校”,与我校进行对标。
八所高校WOS论文分区情况
我校本学科被引次数排名前 10% 的论文占比达10.81%,超过中山大学等机构,排名第5。此外,我校论文的被引百分比为70.27%,与广工(70.75%)基本持平。
八所高校本学科论文被引情况
八所高校本学科实力雷达图
我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主要具有以下特色与优势:
一是综合实力强,师资雄厚。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同时也是硕、博士点重点建设学科。我校建立了广东省分布式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布式能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非粮生物质高校热解利用工程技术中心、东莞市大气复合污染重点实验室,其中专任教学科研人员全部拥有985高校或海外高校博士学位,已形成以高水平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博士为骨干的学科梯队。
二是聚焦产业,服务地方。本专业针对珠三角企业能源利用技术瓶颈,积极响应学校“科技创新服务东莞专项行动”计划,与企业开展产学研究,先后开展了风能利用、冷却塔富余能量回收、高温蓄热、生物质能利用等技术研发,支撑引领地方科技产业发展,毕业生就业于各大电力公司、建筑设计研究院、大中型用能企业、制冷和空调设备企业以及政府规划和环保部门等,就业率连续数年达到100%,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三是以实践推动创新创业。本专业建成了占地面积达4500平方米、总价值超过3000万元的专业实验室,供学生进行软件模拟、实际操作等方面的训练,每年设立本科创新专项经费,近三年累计孵化60余项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及广东省挑战杯大赛等,提升专业能力、拓展专业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