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5级)
一、培养目标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传热学、流体力学、制冷工程、热能工程、可再生能源工程、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的,具备热力系统及设备的软硬件研究、开发、设计、运行和技术管理能力的,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工程(如可再生能源工程、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工程、空调工程)与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利机械)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并能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力学、材料、传热、制冷、控制等工程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专门针对能源动力系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本专业要求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能进行能源新产品和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运行维护以及相关制造,具有集成创新的能力;
(3)了解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的行业需求动态,熟悉能源高效转化和利用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应用背景,贯彻执行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和技术路线;
(4)具有在能源动力类企业的初步工程实践经验,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时掌握并应用相关新技术为社会服务,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素质结构要求
1思想品德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具有个人诚信和团体意识;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2文化素质
具备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文化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身心素质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保持身体、心理健康状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专业素质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控制理论、可再生能源工程、热能工程、制冷工程等。了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知识; 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专业知识,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具备能源行业设计制造、应用开发和生产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基本问题。了解能源与动力行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适应本行业发展需要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知识结构要求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在哲学及方法论、法律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对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进行一定的修习。
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学、力学原理与分析方法,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掌握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
3经济管理知识
(1)了解管理学基本原理;
(2)掌握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基本方法;
(3)了解能源利用系统创新方法以及知识产权基本知识。
4工具性知识
(1)掌握文献检索方法;
(2)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技能;
(3)掌握能源测量工具原理及方法;
(4)具备能源专业英语文献查阅基本技能。
5学科基础知识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烧学、控制理论、可再生能源工程、热能工程、制冷工程等。了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知识;
6专业知识
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传热学、燃烧学、制冷原理与设备、热工过程自动调节及其相关实验研究和工程设计等相关知识,注重利用原理性知识进行自主实验、自主发现、自主设计、自主解决工程相关的科学问题。培养具有科学探索精神与能力的能源专门理论和工程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能源工程素质的工程师。
(三)能力结构
1公共能力
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阅文献或其他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
2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掌握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技能。包括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工艺设计、设备开发、运行管理等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3创新创业能力
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初步创新能力。
4发展能力
有应用语言、文字、图形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具有较强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与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相关的组织管理工作。
(四)服务方向
可从事热力系统及设备的软硬件研究、开发、设计、运行和技术管理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工程(如可再生能源工程、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工程、空调工程)与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利机械)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工作。
三、培养计划
(一)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由东莞理工学院能源与化工系、东莞本地企业、广东名校教授组建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制订本培养计划,以培养适合本地区工程实践需要的、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参与本计划实施的各单位共同负责对整个计划实施的质量监督、反馈并进行计划的调整。
(二)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需完成以下课程或培养环节并取得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
课 程 类 别 |
学分数 |
所占比例 |
备 注 |
通识 教育 课程 |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
64 |
32.9 % |
见学校统一要求的课程 |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
10 |
5.14 % |
|
专业 课程 |
学科基础课程 |
25 |
12.85 % |
|
专业必修课程 |
18.5 |
9.51 % |
|
专业选修课程 |
21 |
10.8 % |
|
实践 环节 |
项目类课程 |
12 |
6.17 % |
|
方法技能课程 |
3 |
1.54 % |
|
实习 |
11 |
5.66 % |
|
毕业论文 |
15 |
7.71 % |
|
毕业总学分 |
194.5 |
其中:专业核心课程 |
48.5 |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体系
体系
|
分类
|
课程领域
|
课程
|
理 论 教 学 体 系
|
通识 教育 课程
|
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
|
思想政治理论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其它
|
必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
|
自然科学基础
|
数学
|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物理
|
大学物理
|
基本应用工具
|
外语
|
英语读写译、英语口语、实用英语写作
|
计算机
|
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
机械设计基础
|
机械制图
|
文献检索
|
信息资源检索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原理
|
军事
|
军事理论
|
学科基础 课程
|
专业导论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
|
能源与动力工程基础知识
|
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传热传质学、空气动力学、燃烧学
|
工程材料、工程设计、工程力学、电工基础知识
|
工程材料、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
|
测试技术及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知识
|
测试技术、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科技外语
|
专业英语
|
热工模拟与过程开发
|
过程模拟与优化
|
专业 课程
|
能源及能源利用
|
传递过程基础、计算流体动力学、内燃机原理、汽轮机原理、能源工程与管理、能源经济与政策、压缩机技术、热交换原理与技术、楼宇自动化、热工过程自动调节、动力机械测试技术、能源审计原理与实施方法
|
空调制冷
|
制冷原理与装置、空气调节、供热工程、化工分离工程、膜分离技术、室内空气检测与控制
|
发电
|
工业锅炉、热力发电厂、发配电原理、发电厂集控运行、
|
节能技术
|
先进能源技术、节能原理与技术
|
分布式能源系统
|
分布式能源系统概论
|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体系
|
实践内容
|
实践教学环节
|
实践教学目的
|
备注
|
实践教学体系
|
通识
教育
实践
|
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就业指导
|
培养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专业思想教育、就业观念、理论联系实际、社会调查和沟通能力等
|
|
军训、体育
|
培养基本军事常识、技能和国防观念,掌握科学健身技能等
|
|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文献检索
|
培养计算机编程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
|
专业
实践
|
电子电工实习
|
掌握有关安全用电的知识, 掌握万用表等常用仪表的使用方法,常用家用电器及办公设备的使用方法及一般照明电路组成、连接方法以及排查故障的能力
|
三级项目
|
金工实习
|
培养学生对简单零件初步具有选择加工方法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在主要工种上应具有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加工制造的实践能力
|
三级项目
|
专业生产实习
|
专业生产实习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程度,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了解有关热力学基础过程在实际过程中的应用,使学生在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基础知识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
二级项目
|
毕业实习与设计
|
培养学生综合设计、研究、工程应用能力,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从而完成学生从学习岗位到工作岗位的初步过渡,并为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岗位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
三级项目
|
综合素质实践
|
科技创新
|
大学生创新项目、挑战杯等
|
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综合实践探究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
二级项目
|
发表论文、参加产学研项目、专利、学术讲座
|
|
素质拓展
|
职业资格认证
|
培养岗位适应能力
|
|
相关竞赛
|
培养动手能力
|
|
参与教师科研
|
培养创新能力
|
|
社团活动社会实践
|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
|
校园文化活动
|
培养学生的个人特长,提高社会交流能力
|
|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表
学年 |
学期 |
课程 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
周 学 时 |
上 课 周 数 |
总 学 时 |
实 践 学 时 |
上 机 学 时 |
考 核 方 式 |
开课单位 |
备注 |
一 |
1 |
○ |
体育1 Physical Education 1 |
1 |
2 |
14 |
28 |
|
|
E |
体育系 |
|
一 |
1 |
○ |
大学计算机基础 Fundametals of Computer |
2 |
4 |
9 |
36 |
|
14 |
E |
计算机学院 |
|
一 |
1 |
○ |
英语口语B1 English Speaking Course(B1) |
1 |
1 |
15 |
15 |
|
|
T |
外语系 |
|
一 |
1 |
○ |
基础英语B1 College English(B1) |
3 |
3 |
15 |
45 |
|
|
E |
外语系 |
|
一 |
1 |
○ |
高等数学(A)1 Advanced Mathematics (A)1 |
4 |
4 |
15 |
60 |
|
|
E |
计算机学院 |
* |
一 |
1 |
○ |
形势与政策 Situation and Policy |
1 |
2 |
8 |
16 |
|
|
T |
思政部 |
|
一 |
1 |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
2 |
2 |
15 |
30 |
|
|
E |
思政部 |
|
一 |
1 |
○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College students' mentalhealth education |
1.5 |
2 |
12 |
24 |
|
|
E |
师范学院 |
|
一 |
1 |
△ |
机械制图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rawing |
4 |
5 |
13 |
64 |
8 |
|
E |
机械学院 |
* |
一 |
1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与职业生涯规划 Introduction and Career Planning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
1 |
2 |
8 |
16 |
|
|
T |
能源系 |
|
一 |
1 |
$ |
军事训练与教育 Military training and education |
2 |
|
2 |
2 |
|
|
T |
保卫处 |
$b |
必修课学期小计 |
22.5 |
22 |
|
334 |
8 |
14 |
|
|
注5 |
一 |
2 |
○ |
体育2 Physical Education 2 |
1 |
2 |
15 |
30 |
|
|
T |
体育系 |
|
一 |
2 |
○ |
英语口语B2 English Speaking Course(B2) |
1 |
1 |
16 |
16 |
|
|
E |
外语系 |
|
一 |
2 |
○ |
基础英语B2 College English(B2) |
3 |
3 |
16 |
48 |
|
|
E |
外语系 |
|
一 |
2 |
○ |
高等数学(A)2 Advanced Mathematics (A)2 |
6 |
6 |
17 |
100 |
|
|
E |
计算机学院 |
* |
一 |
2 |
○ |
大学物理(B)1 College Physics B1 |
4 |
4 |
16 |
64 |
24 |
|
E |
电子学院 |
|
一 |
2 |
○ |
C语言程序设计 C language programming |
4 |
4 |
16 |
64 |
|
32 |
E |
计算机学院 |
|
一 |
2 |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
3 |
4 |
13 |
52 |
|
|
E |
思政部 |
|
一 |
2 |
$ |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2 C Language Programming Course Design 2 |
1 |
|
1 |
1 |
|
|
T |
计算机学院 |
$b |
一 |
2 |
$ |
“思政课”社会实践1 Social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
2 |
|
2 |
2 |
|
|
T |
思政部 |
$a 假期 |
必修课学期小计 |
25 |
23 |
|
374 |
24 |
32 |
|
|
注5 |
二 |
3 |
○ |
体育B3 Physical Education 3 |
0.5 |
1 |
15 |
15 |
|
|
T |
体育系 |
|
二 |
3 |
○ |
大学物理(B)2 College Physics B2 |
4 |
4 |
16 |
64 |
24 |
|
E |
电子学院 |
|
二 |
3 |
○ |
应用英语(A)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2 |
2 |
16 |
32 |
|
|
E |
外语系 |
|
二 |
3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ciples of Maxism |
2 |
3 |
15 |
44 |
|
|
E |
思政部 |
|
二 |
3 |
△ |
工程热力学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
4 |
4 |
16 |
64 |
8 |
|
E |
能源系 |
* |
二 |
3 |
△ |
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 Fluid Mechanics and Fluid Machinery |
4 |
4 |
16 |
64 |
8 |
|
E |
能源系 |
* |
二 |
3 |
△ |
机械设计基础 Mechanical Design Basis |
4 |
4 |
16 |
64 |
8 |
|
T |
机械学院 |
|
二 |
3 |
★ |
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
3 |
3 |
16 |
48 |
6 |
|
E |
机械学院 |
|
二 |
3 |
★ |
大学化学 University Chemistry |
2 |
2 |
16 |
32 |
|
|
E |
能源系 |
|
二 |
3 |
★ |
能源经济与政策 Energy Economy and Policy |
2 |
2 |
16 |
32 |
|
|
T |
能源系 |
|
二 |
3 |
★ |
大学生创新和创业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
2 |
2 |
16 |
32 |
8 |
|
T |
能源系 |
|
二 |
3 |
★ |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Processing |
2 |
2 |
16 |
32 |
|
|
T |
能源系 |
|
必修课学期小计 |
20.5 |
22 |
|
347 |
48 |
|
|
|
注5 |
二 |
4 |
○ |
体育B4 Physical Education 4 |
0.5 |
1 |
15 |
15 |
|
|
T |
体育系 |
|
二 |
4 |
○ |
实用英语写作 Practical English Writing |
2 |
2 |
16 |
32 |
|
|
E |
外语系 |
|
二 |
4 |
○ |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
2 |
3 |
12 |
36 |
|
|
E |
计算机学院 |
|
二 |
4 |
○ |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
2 |
2 |
16 |
32 |
|
|
E |
经贸系 |
|
二 |
4 |
○ |
信息资源检索 Information Retrieval |
1.5 |
2 |
12 |
24 |
|
6 |
T |
图书馆 |
|
二 |
4 |
○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4 |
4 |
16 |
64 |
|
|
E |
思政部 |
|
二 |
4 |
△ |
传热传质学 Heat and Mass Transfer |
4 |
4 |
16 |
64 |
8 |
|
E |
能源系 |
* |
二 |
4 |
★ |
空气动力学 Aerodynamics |
2 |
2 |
16 |
32 |
2 |
|
E |
能源系 |
|
二 |
4 |
★ |
能源工程与管理 Energy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
2 |
2 |
16 |
32 |
|
|
T |
能源系 |
|
二 |
4 |
★ |
电工与电子技术A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A |
3.5 |
4 |
14 |
56 |
14 |
|
E |
电子学院 |
|
二 |
4 |
$ |
“思政课”社会实践2 Social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
2 |
|
2 |
2 |
|
|
T |
思政部 |
$a 假期 |
二 |
4 |
$ |
电工实习 Electrician Practice |
1 |
|
1 |
1 |
|
|
|
电子学院 |
$c |
必修课学期小计 |
19 |
17 |
|
267 |
8 |
6 |
|
|
注5 |
三 |
5 |
○ |
体育B5 Physical Education 5 |
0.5 |
1 |
15 |
15 |
|
|
T |
体育系 |
|
三 |
5 |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
3 |
4 |
14 |
54 |
|
|
E |
计算机学院 |
|
三 |
5 |
☆ |
燃烧学 Combustion |
3 |
4 |
12 |
48 |
8 |
|
E |
能源系 |
* |
三 |
5 |
☆ |
压缩机技术 Compressor Technology |
2.5 |
3 |
14 |
40 |
8 |
|
E |
能源系 |
* |
三 |
5 |
☆ |
制冷原理与装置 Refrigeration Principle and Devices |
3 |
4 |
14 |
54 |
10 |
|
E |
能源系 |
* |
三 |
5 |
★ |
楼宇自动化 Building Automation |
2 |
3 |
11 |
32 |
4 |
|
E |
能源系 |
|
三 |
5 |
★ |
工程材料 Engineering Material |
2 |
3 |
11 |
32 |
4 |
|
T |
能源系 |
|
三 |
5 |
★ |
先进制冷技术 Advanced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
2 |
3 |
11 |
32 |
2 |
|
T |
能源系 |
|
三 |
5 |
★ |
热交换原理与技术 Heat Exchange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
2 |
3 |
11 |
32 |
6 |
|
E |
能源系 |
|
三 |
5 |
★ |
供热工程 Heating Project |
2 |
3 |
11 |
32 |
2 |
|
T |
能源系 |
|
三 |
5 |
$ |
换热器课程设计 Curriculum Design for Heat Exchanger |
2 |
|
2 |
2 |
|
|
|
能源系 |
$a 分散 |
三 |
5 |
$ |
金工实习(3) Matalworking Practice(3) |
4 |
|
4 |
4 |
|
|
|
机械学院 |
$c |
三 |
5 |
$ |
专业生产实习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Practice |
5 |
|
5 |
5 |
|
|
|
能源系 |
$c 假期 |
必修课学期小计 |
23 |
15 |
|
211 |
26 |
|
|
|
注5 |
三 |
6 |
○ |
体育B6 Physical Education 6 |
0.5 |
1 |
15 |
15 |
|
|
T |
体育系 |
|
三 |
6 |
☆ |
空气调节 Air Conditioning |
3 |
3 |
16 |
48 |
6 |
|
E |
能源系 |
* |
三 |
6 |
☆ |
工业锅炉 Industrial Boiler |
2 |
2 |
16 |
32 |
6 |
|
E |
能源系 |
* |
三 |
6 |
△ |
测试技术 Measuring and Testing Technique |
2 |
3 |
11 |
32 |
8 |
|
E |
能源系 |
* |
三 |
6 |
☆ |
内燃机原理 Principles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
3 |
3 |
16 |
48 |
6 |
|
E |
能源系 |
* |
三 |
6 |
★ |
分布式能源系统概论 Introduction to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 |
2 |
2 |
16 |
32 |
6 |
|
T |
能源系 |
|
三 |
6 |
★ |
节能原理与技术 Energy Saving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
2 |
2 |
16 |
32 |
|
|
E |
能源系 |
|
三 |
6 |
★ |
能源审计原理与实施方法 Principle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of Energy Audit |
2 |
2 |
16 |
32 |
6 |
|
E |
能源系 |
|
三 |
6 |
★ |
汽轮机原理 Principles of Steam Turbine |
2 |
2 |
16 |
32 |
6 |
|
E |
能源系 |
|
三 |
6 |
★ |
热工过程自动调节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Thermal Process |
2 |
2 |
16 |
32 |
6 |
|
E |
能源系 |
|
三 |
6 |
★ |
传递过程基础 Transfer process fundumental |
2 |
2 |
16 |
32 |
4 |
|
T |
能源系 |
|
三 |
6 |
★ |
发配电原理 Power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Principle |
2 |
2 |
16 |
32 |
6 |
|
E |
电子学院 |
|
三 |
6 |
$ |
动力机械设备拆装实习 Practice of Power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
1 |
|
1 |
1 |
|
|
|
机械学院 |
$c |
三 |
6 |
$ |
新能源利用课程设计 Curriculum Design for New Energy Utilization |
2 |
|
2 |
2 |
|
|
|
能源系 |
$a 分散 |
必修课学期小计 |
13.5 |
11 |
|
175 |
26 |
|
|
|
注5 |
四 |
7 |
○ |
就业创业指导 Employment Guidance |
1 |
2 |
8 |
16 |
|
|
T |
学生处 |
|
四 |
7 |
○ |
体育达标测试 Sports Standard Test |
1 |
|
|
1 |
|
|
T |
体育系 |
|
四 |
7 |
△ |
专业英语 English for Power Engineering |
2 |
3 |
11 |
32 |
2 |
|
E |
能源系 |
* |
四 |
7 |
☆ |
先进能源技术 Advanced Energy Technology |
2 |
3 |
11 |
32 |
8 |
|
E |
能源系 |
* |
四 |
7 |
★ |
前沿讲座 Frontier Lectures |
1 |
2 |
8 |
16 |
|
|
T |
能源系 |
|
四 |
7 |
★ |
发电厂集控运行 Set Control Operation of Power Plant |
1.5 |
2 |
12 |
24 |
6 |
|
T |
能源系 |
|
四 |
7 |
★ |
过程模拟与优化 Process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
2 |
3 |
11 |
32 |
|
22 |
T |
能源系 |
|
四 |
7 |
★ |
动力机械测试技术 Dynamic Mechanical Testing Technology |
2 |
3 |
11 |
32 |
6 |
|
E |
能源系 |
|
四 |
7 |
★ |
计算流体力学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
2 |
3 |
11 |
32 |
|
22 |
T |
能源系 |
|
四 |
7 |
★ |
热力发电厂 Thermal Power Stations |
2 |
3 |
11 |
32 |
6 |
|
E |
能源系 |
|
四 |
7 |
$ |
节能技术课程设计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urriculum design |
1 |
|
1 |
1 |
|
|
|
能源系 |
$a 分散 |
四 |
7 |
$ |
专业综合设计实验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 |
3 |
|
3 |
3 |
|
|
|
能源系 |
$a 分散 |
必修课学期小计 |
10 |
7 |
|
81 |
10 |
|
|
|
注5 |
四 |
8 |
$ |
毕业实习与设计 Graduation Practice and Design |
15 |
|
15 |
15 |
|
|
|
能源系 |
$d |
必修课学期小计 |
15 |
|
|
|
|
|
|
|
|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
10 |
|
|
160 |
|
|
|
|
|
专业选修课程 |
21 |
|
|
336 |
|
|
|
|
|
合 计 |
179.5 |
|
|
2285 |
150 |
52 |
|
|
|
注:1、○通识教育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实践教学;
2、▲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
3、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表示专业核心课程,#表示双语教学课程,$a表示项目类课程,$b表示方法技能课程,$c表示实习,$d表示毕业论文;
4、本专业暂无分方向;
5、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各学期安排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选择适量的课程修读,并在第七学期达到毕业所要求的学分数即可。
2. 双学位、第二专业、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表
修读辅修专业的学生应加修以下课程达到要求的最低学分。
学年 |
学期 |
课程 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
周 学 时 |
上 课 周 数 |
总 学 时 |
实 践 学 时 |
上 机 学 时 |
考 核 方 式 |
开课单位 |
备注 |
一 |
1 |
△ |
机械制图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rawing |
4 |
5 |
13 |
64 |
8 |
|
E |
机械学院 |
|
一 |
1 |
△ |
工程热力学 |
4 |
5 |
13 |
64 |
8 |
|
E |
能源系 |
|
一 |
1 |
△ |
传热传质学 |
4 |
5 |
13 |
64 |
8 |
|
E |
能源系 |
|
一 |
1 |
△ |
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 |
4 |
5 |
13 |
64 |
8 |
|
E |
能源系 |
|
一 |
1 |
△ |
测试技术 |
2 |
3 |
11 |
32 |
8 |
|
E |
能源系 |
|
一 |
1 |
△ |
热工过程自动调节 |
2 |
3 |
11 |
32 |
6 |
|
E |
能源系 |
|
一 |
1 |
☆ |
制冷原理与装置 |
4 |
5 |
13 |
64 |
10 |
|
E |
能源系 |
|
一 |
1 |
☆ |
空气调节 |
3 |
4 |
12 |
48 |
6 |
|
E |
能源系 |
|
3. 教学进程表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进程表
学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理论教 学周数 |
实践教 学周数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
2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
1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
2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
2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
4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
2 |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
6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15 |
符号说明:■:理论教学 ※:考试 ★:军训 ◇:计算机基础 ▽:复习 ¤:综合实训 ◆:课程设计 ▲:工程岗位实习 ▼:企业工程学习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教育 ○:电工实习 ♀:机动
4. 创新创业能力及素质拓展计划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及素质拓展计划
活动项目 |
教育对象 |
活动形式 |
时间安排 |
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 |
爱好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各专业本科生 |
业余时间可到实验室 |
第5-7学期 |
新能源利用技术研究 |
爱好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各专业本科生 |
业余时间可到实验室 |
第5-7学期 |
分布式能源系统设计与研究 |
爱好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各专业本科生 |
业余时间可到实验室 |
第5-7学期 |
五、毕业规定
本专业学生必须达到德育培养目标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修满规定学分的必修课、选修课及所有实践性教学环节,获得总学分194.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38.5学分(含课内实践)、实践教学41学分、课外学分15学分,方能毕业。
六、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达到《东莞理工学院普通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专业核心课程
学年 |
学期 |
课程 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
周 学 时 |
上 课 周 数 |
总 学 时 |
实 践 学 时 |
上 机 学 时 |
考 核 方 式 |
开课单位 |
备注 |
一 |
1 |
○ |
高等数学(A)1 Advanced Mathematics (A)1 |
4 |
4 |
15 |
60 |
|
|
E |
计算机学院 |
* |
一 |
1 |
△ |
机械制图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rawing |
4 |
5 |
13 |
64 |
8 |
|
E |
机械学院 |
* |
一 |
2 |
○ |
高等数学(A)2 Advanced Mathematics (A)2 |
6 |
6 |
17 |
100 |
|
|
E |
计算机学院 |
* |
二 |
3 |
△ |
工程热力学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
4 |
4 |
16 |
64 |
8 |
|
E |
能源系 |
* |
二 |
3 |
△ |
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 Fluid Mechanics and Fluid Machinery |
4 |
4 |
16 |
64 |
8 |
|
E |
能源系 |
* |
二 |
4 |
△ |
传热传质学 Heat and Mass Transfer |
4 |
4 |
16 |
64 |
8 |
|
E |
能源系 |
* |
三 |
5 |
☆ |
燃烧学 Combustion |
3 |
4 |
12 |
48 |
8 |
|
E |
能源系 |
* |
三 |
5 |
☆ |
压缩机技术 Compressor Technology |
2.5 |
3 |
14 |
40 |
8 |
|
E |
能源系 |
* |
三 |
5 |
☆ |
制冷原理与装置 Refrigeration Principle and Devices |
3 |
4 |
14 |
54 |
10 |
|
E |
能源系 |
* |
三 |
6 |
☆ |
空气调节 Air Conditioning |
3 |
3 |
16 |
48 |
6 |
|
E |
能源系 |
* |
三 |
6 |
☆ |
工业锅炉 Industrial Boiler |
2 |
2 |
16 |
32 |
6 |
|
E |
能源系 |
* |
三 |
6 |
△ |
测试技术 Measuring and Testing Technique |
2 |
3 |
11 |
32 |
8 |
|
E |
能源系 |
* |
三 |
6 |
☆ |
内燃机原理 Principles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
3 |
3 |
16 |
48 |
6 |
|
E |
能源系 |
* |
四 |
7 |
△ |
专业英语 English for Power Engineering |
2 |
3 |
11 |
32 |
2 |
|
E |
能源系 |
* |
四 |
7 |
☆ |
先进能源技术 Advanced Energy Technology |
2 |
3 |
11 |
32 |
8 |
|
E |
能源系 |
* |
合 计 |
48.5 |
|
|
782 |
|
|
|
|
|
八、人才培养方案校核表
院系名称 |
能源与化工系 |
专业名称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所属学科 |
工学 |
专业代码 |
080501 |
主 要 指 标 |
理 论 教 学 |
课内总学时/总学分(含课内实验、上机) |
2285 / 138.5 |
理论教学总学时/总学分(不含课内实验、上机) |
2083 / 126 |
必修课、选修课学分占课内总学分比例(%) |
77.62 : 22.38 |
实 践 教 学 |
课内实验教学(上机)折合学分 |
12.5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 |
41 |
实践教学总学分 |
53.5 |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所占总学分比例(%) |
70.19 : 29.81 |
课外学分 |
15 |
毕业要求最低总学分 |
179.5 + 15 = 194.5 |
主要 制定人 |
姓名(签名) |
学历/学位 |
职称/职务 |
备注 |
陈佰满 |
博士研究生/博士 |
专业负责人 |
|
杨小平 |
博士研究生/博士 |
教学骨干 |
|
|
|
|
|
|
|
|
|
审核人 |
左远志 |
博士研究生/博士 |
系副主任 |
|
院系教学 指导委员会 表决意见 |
通过 票 |
反对 票 |
弃权 票 |
院系 审核 意见 |
院(系)负责人(签章):
2015年 月 日
|
教务处 意见 |
主管领导(签章):
2015年 月 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