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催化》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5-10-13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工业催化 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
授课时间:每周一上午一二节 授课地点:12L203 
开课单位:能源与化工系 适用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2013级
任课(/助课)教师姓名:傅小波 职称:副教授
联系电话:13826961596 Email: fuxb@dgut.edu.cn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20周 周一上午一二节、12L203 、课室答疑
 
二、课程简介
《工业催化》课程,是化学过程与工艺专业的选修课,是根据全国化工工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议而设立的。课程的学时数36、学分2个。课程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催化作用的基本规律,了解催化过程的化学本质和熟悉工业催化技术的基本要求和特性,为培养化工工艺类专业工程师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服务。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催化作用的基本规律,了解催化过程的化学本质和熟悉工业催化技术的基本要求和特性。此外,还应了解工业催化剂制备的一般性原则和常规的制备方法,以及常规的气相色谱法、比表面积测定及其在催化剂表征中的应用。
本课程的重点为
酸碱催化,分子筛催化,金属催化,络合催化,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和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原理等是本课程的重点。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面向化工工艺专业开设的,在教学上可根据专业工艺学和化学反应工程学开出的顺序,注意内容的衔接、交迭与分工。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仪器分析等 为工业催化提供基础知识
后续课程:化工设计等课程之后开设。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宋体,小四,粗体)
《工业催化》,黄仲涛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催化剂工程》,储伟主编,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
《催化作用基础》,甄开吉 等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王桂茹主编,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6
六、课程进度表(宋体,小四,粗体)
㈠课程内容
《工业催化》课程的主要内容,拟组合成五章,分三个部分:即催化作用的基本原理;各类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催化剂的制备、使用及其活性评价与表征。
第一部分为基础原理,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章。第一章绪论,概述催化科学及学科的发展。第二章催化作用与催化剂,论述催化作用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对工业催化剂的基本要求。强调催化作用对化学反应的专一性和热力学平衡原理对催化作用的制约。第三章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为多相催化过程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详尽地介绍各类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包括酸碱催化,分子筛催化,金属催化,络合催化,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和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原理等。
第三部分介绍催化剂的组成、制备方法、使用和评价与表征。介绍一般性的原则和常规的制备方法,以使用为主。催化剂的使用和实验研究,要通过实践来把握和强化,除了课堂讲授之外,更主要靠实验课和生产实习解决。有关催化剂的表征,内容比较专门,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工业催化》课难于解决,只能介绍常规的气相色谱法、比表面积测定及其在催化剂表征中的应用。
最后花一定篇幅简介工业催化的新进展与应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催化作用与催化剂
  第一节 催化作用的定义与特征
  第二节 催化剂的组成与功能
  第三节 对工业催化剂的要求
  第四节 催化体系的分类
第三章 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
  第一节 多相催化的反应步骤
  第二节 吸附等温线
  第三节 金属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第四节 氧化物表面上的化学吸附
第四章 各类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第一节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第二节 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第三节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第四节 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第五节 络合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第五章 工业催化剂的制备与使用
  第一节 工业催化剂的制备
  第二节 工业催化剂的使用
第六章 工业催化剂的活性评价与宏观物性的表征
第一节 催化剂活性测试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催化剂活性的测定 
  第三节 催化剂的宏观物性及其测定
第七章 催化剂表征的现代物理方法简介
  第一节 气相色谱技术
  第二节 热分析技术
  第三节 X-射线分析方法
  第四节 光谱法
  第五节 显微法
  第六节 能谱法
第八章 催化新技术与新材料
  第一节 环境友好化学与催化技术
  第二节 汽车尾气处理三效催化剂
  第三节 生物技术与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光催化氧化技术
  第五节 新能源与光催化技术
  第九节 航天催化剂
第九章 工业催化的新进展
第一节 催化技术在煤气化中的应用
第二节 催化技术在煤液化中的应用
㈡学时分配
章次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学时 1 3 4 12 6 4 2 2 2
七、教学方法(宋体,小四,粗体)
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以专业中的相关英语知识为例,让学生参与翻译与表达
八、对学生学习的总体要求(宋体,小四,粗体)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工业催化属工科科学,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本课程强调催化作用的基本原理,从微观的角度探讨催化剂组成、比例及表面层原子、分子及离子的位置、运动以及构型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催化剂的制备、使用强调一般原则和常规方法,以使用为主,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必须阅读与选读的课外教学材料
《工业催化剂设计与开发》.黄仲俦等.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
《工业催化原理》.李玉敏.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  
《液相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金家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
《催化剂成型》.朱洪法.中国石油化工出版社,1992年 
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每周最少花费4个学时
4、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面的要求
学生不得无故缺席,上课必须勤作笔记、多思考,课堂讨论务必积极参与;课后认真阅读,完成主讲教师规定的作业与阅读任务。有什么疑惑可以直接联系主讲教师。每一次作业就是一次单元测试,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检验同学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要求:认真上课、按时完成作业、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说明课程成绩评定的内容、方法及评定标准,使学生清楚考核要求。)
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及要求(居中、宋体、五号、粗体) 权重
到堂情况 点名 5%
课堂讨论 参与课堂提问 5%
完成作业 积极完成课后作业与专业知识拖宽阅读 20%
单元测试    
期末考核         期末闭卷考试检验所学知识与能力 70%
期末考试方式 开卷□     闭卷□   课程论文□    实操□
   
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宋体,小四,粗体)
 
 
 
我院(系)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上一篇:《流体力学及流体机械》课程教学大纲
下一篇:《先进能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