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无机化学 |
课程类别: |
必修课■ 选修课□ |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 |
60 / 4/ 2.5 |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 |
0 |
授课时间: |
三(3,4)/五(3,4)/2-16周 |
授课地点: |
6E202 |
任课(/助课)教师姓名: |
徐勇军 |
职称:教授 |
无 |
联系电话: |
13925836155
短号:646155 |
Email: |
Xuyj73@126.com |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
1.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采用一对一的问答方式;2.每次发放作业时,采用集中讲解方式;3.课外时间的答疑辅导安排在12k302室 |
二、课程概述
无机化学是高校化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主干课,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它为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内容,包括物质的状态、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动力学基础、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三、课程目标
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对本专业学生的后续课程学习提供重要的相关基础知识。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主要元素的性质等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配位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其有关计算;了解化学新知识、新内容在化学技术及现代化学工艺等方面的应用。本课程将培养化学工程专业的同学具有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独立思考和自学无机化学书刊的能力,同时也为后继的化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无机化学与高中化学课程相衔接,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需要学生具备全日制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是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及化学工程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选用教材:《无机化学》,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究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参考书:《无机化学》,吉林大学宋天佑等编,高教出版社,2004出版。
《无机化学学习指导》,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究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 |
教学主题 |
要点和重点 |
要求 |
学时 |
2 |
绪论和气体 |
简单介绍化学的一般性问题,重点讲解理想气体及状态方程及应用。 |
提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3 |
3 |
热化学及化学动力学基础 |
介绍热化学的术语和基本概念,重点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
要求学生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并能利用该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
4 |
4 |
化学动力学基础 |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和反应机理,针对学生的化工专业背景,介绍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
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并能结合实际理解反应机理及催化作用。 |
4 |
5 |
化学平衡 |
介绍熵和吉布斯常数的概念,重点讲解标准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移动及其影响因素,讲解热力学第二及第三定律。 |
理解化学反应最大程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特别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4 |
6 |
酸碱平衡 |
介绍酸碱质子理论和缓冲溶液及酸碱指示剂等,重点讲解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值。 |
掌握酸碱质子理论并能进行溶液pH值的计算。 |
6 |
7 |
沉淀溶解平衡及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 |
介绍溶解度和溶度积的概念,理解沉淀的生产和溶解,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
要求学生掌握溶度积规则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能够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
6 |
8 |
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 |
简单介绍电化学电池,重点讲解电极电势及能斯特方程。 |
要求理解电极电势,并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 |
4 |
9 |
原子结构及分子结构 |
介绍波尔原子结构理论,讲解量子数概念和元素周期表;简单介绍路易斯理论及键参数,重点讲解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 |
要求学生掌握原子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掌握元素周期的变化规律,理解外围电子构型与元素周期的关系。要求学生掌握价健理论及杂化轨道理论。 |
6 |
10 |
固体结构及配合物结构 |
介绍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介绍配合物的基本知识及化学键理论。 |
要求学生理解晶体的结构和类型,理解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
4 |
11 |
S区元素及P区元素(一) |
介绍S区元素和硼族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要求学生掌握S区元素的氢化物及氧化物的性质和常见化学反应,了解硼族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及其性质。 |
4 |
12 |
P区元素(一) |
介绍碳族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
要求学生掌握碳族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及其性质。 |
2 |
13 |
P区元素(二) |
介绍氮族和氧族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要求学生掌握氮族和氧族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及其性质。 |
4 |
14 |
P区元素(三) |
介绍卤素和稀有气体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
要求学生掌握卤素的单质和氢化物的性质,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 |
4 |
15 |
D区元素 |
介绍D区元素单质及其常见化合物的性质。 |
掌握钛,铬,锰,铁,钴,镍,铜,锌等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5 |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电脑设备教学,并辅以现场板书,进行公式演算及突出重要知识点等。在课间休息时多和学生谈话讨论,并在课程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分别安排一次答疑辅导,加强师生交流,及时巩固学生的知识和了解教学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使用启发式方法,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6周将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辅导答疑或自由复习时间,以准备期末考试。课本中带有*号的章节和第十八章(f区元素)将不作讲解及考核要求,但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自学。
八、对学生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
本课程是化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它以化学反应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各元素作为研究对象。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泛,相比高中化学,本课程难度比较大,跨度也大,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时候,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同时,要求学生要多做、多练、多思考,善于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踊跃参加课堂讨论;在课堂上,大胆跟学生一起探讨及推广学习该课程的学习方法。
2.学生必须阅读与选读的课外教学材料
为了更好帮助学生掌握和消化课堂知识,一般每个学习主题结束后都会布置作业。为了协助更好完成作业,鼓励学生参阅与课程相关的课外资料书。
3. 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按约1:2的比例配比课外学时(预习、复习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课外每周必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6小时,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最少时间为9小时。
4.学生的上课、讨论、答疑、提交作业、期末考试的等方面的要求
课前预习,坚持上课,学生不得无故缺席;上课必须勤作笔记、多思考,课堂讨论务必积极参与;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勤于动脑动笔,认真演算习题,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依照按学校规定,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考核内容 |
评价标准及要求 |
权重 |
到堂情况 |
无故缺课一次,直接扣除总成绩的3分,无故迟到或早退一次,直接扣除总成绩1分。无故缺席三次以上或无故迟到早退五次以上,直接以不及格处理。 |
10% |
完成作业 |
每个学习主题完毕,教师均会根据所讲内容以及需要延伸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布置相关作业。 |
20% |
期末考核 |
按照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价(卷面100分制)。 |
70% |
期末考试方式 |
开卷□ 闭卷■ 课程论文□ 实操□ |
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
我院(系)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
|